当前位置:首页>影视动态 > 正文内容

每个浪浪山都有一个小妖怪

浪浪山的小猪妖用鬃毛奋力刷缸的身影,构成了这部暗黑童话中最令人心酸的画面。

他那身粗糙的鬃毛在一次次摩擦中脱落,只为获得一个"大王洞"的临时工作机会。

这个场景如此荒诞又如此真实,它精准地戳中了现代职场人最隐秘的痛处——我们用磨损自我的方式换取生存资格,却在过程中失去了自我本身。

蛤蟆的工牌编号"九九八一"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这个看似普通的数字不仅暗指取经路上的劫难,更成为体制内身份认同的象征。

蛤蟆对工牌的珍视程度令人心碎,即便被"大王洞"开除,他也始终不肯扔掉工牌。

那不仅是一块工牌,更是他在森严等级中唯一的安全感来源。

当他向小猪妖炫耀"二舅"的关系网时,我们看到的不是一个势利的小妖,而是一个在畸形体系中学会生存的可怜虫。

这种对体制的病态依赖,在老虎精发现祖传字迹被擦除时达到了悲剧高潮——他们用自我伤害换来的"业绩",恰恰成为了被惩罚的理由。

影片对"关系学"的刻画入木三分。蛤蟆凭借"二舅"的关系获得后厨职位,小猪妖则连三年考试资格都难以获取,这种差异揭示了表面公平下的实质不公。

当蛤蟆天真地相信"事成后给你一点锅上的肉渣渣"的承诺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小妖的愚昧,更是体制对底层员工的精神驯化——用虚无的承诺换取绝对的服从。

老虎精对祖辈字迹的执念,恰似某些企业空洞的"传统文化",成为压迫新一代的正当理由。

小猪妖的鬃毛与蛤蟆的工牌形成意味深长的对照。

前者是天然的身体部分,象征着未被体制化的本真自我;

后者是后天赋予的身份标识,代表着被体制认可的虚假安全。

当两者都在清洗"圣缸"的过程中变得一文不值时,影片完成了它对现代职场最犀利的批判:

在异化的劳动中,无论是坚持自我还是放弃自我,最终都难逃被抛弃的命运。

逃出大王洞的两个小妖坐在草坪上的场景充满哲学意味。

他们不仅失去了工作,更失去了对承诺的信仰。这种双重放逐带来的不仅是绝望,也可能孕育出真正的觉醒。

当蛤蟆抚摸着他那不再有意义的工牌时,我们似乎看到了一种新可能的萌芽——或许只有彻底失去体制给予的幻觉,才能开始寻找真正的自我价值。

被"大王洞"驱逐的小猪妖和蛤蟆,选择了一条荒诞的出路——与其在体制内被碾压,不如直接扮演那个体制最畏惧的符号:唐僧师徒。

这个决定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反讽:他们无法成为"大王洞"的正式成员,却试图成为它的对立面。

然而,这场扮演从一开始就漏洞百出,每个角色都带着无法掩饰的缺陷——结巴的猩猩、话痨的黄鼠狼、瘸腿的白马,以及一个根本不像唐僧的蛤蟆。

这些缺陷恰恰构成了对"正统"取经团队最辛辣的解构。

河边,小孩一眼就看出四人是冒牌货。

在成人世界的规则里,身份可以通过道具和台词来伪造,但孩子的眼睛却能一眼看穿本质。

黄鼠狼的话多,不符合"沙僧只有两句台词"的刻板印象,这个细节揭示了人们对"经典形象"的固化认知——真正的沙僧在《西游记》里并非如此寡言,但大众记忆却将他简化成了两句台词的背景板。

这种集体记忆的扭曲,恰恰是冒牌团队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们不是在模仿真实的取经团队,而是在模仿人们对取经团队的想象。

小猪妖的"升级计划"进一步暴露了身份表演的荒诞性。

结巴的猩猩被迫练习"我是齐天大圣"的台词,黄鼠狼被要求用磨石头来抑制说话冲动,甚至猩猩的体毛被硬生生扯下来当胡子——这些粗暴的改造手段,像极了现实社会中人们为了符合某种身份标签而进行的自我扭曲。

钉耙、木棍、铲子这些简陋道具的分配,更是对"角色扮演"本质的揭示:所谓的身份,往往只是一些象征物的堆砌。

这场闹剧最终指向一个深刻的命题:当一个人无法在既有体制中找到位置时,是否只能通过扮演另一个既定角色来获得存在感?

小猪妖和蛤蟆的"取经团"既是对"大王洞"等级制度的反抗,也是对主流叙事的一种拙劣依附。他们试图成为英雄,却连英雄的模板都模仿不好。

而这种"模仿的失败",反而让他们的形象更加真实——在这个世界上,或许根本没有完美的角色,只有一个个带着自身缺陷、却依然试图前行的普通人。

瘸腿的白马依然在走,结巴的猩猩依然在练习台词,话痨的黄鼠狼依然在努力闭嘴。这种笨拙的坚持,或许比任何完美的表演都更接近生命的本相。

当冒牌取经团战战兢兢地跨过寺院门槛时,他们不知道这场戏中戏正在上演双重扮演——妖怪们假装唐僧师徒,老方丈假装被蒙骗。

这场心照不宣的共谋,超越了简单的善意谎言,成为对身份本质的深刻叩问。

老方丈浑浊的双眼仿佛一面照妖镜,既看穿了妖怪们粗劣的伪装,更看透了他们灵魂的底色。

当他说"现在妖怪盛行,僧人都跑光了"时,道出的不仅是世道的荒凉,更是对这群"改邪归正"妖怪的无声肯定。

在这个妖魔横行的世界里,真正的妖怪是那些恃强凌弱的"大王洞"势力,而眼前这几个用化缘代替抢劫的小妖,反倒显露出比人类更纯净的佛性。

蛤蟆的眼泪是这个故事最动人的注脚。当他哽咽着说"从来都是我给大王做饭"时,袈裟加身的仪式感被赋予了更深的意味——那不仅是外表的改变,更是一个被压迫灵魂第一次体验尊严的时刻。

老方丈递来的毗卢帽,既是对蛤蟆表演唐僧的"道具升级",也是对其内在佛性的认证。

袈裟在此刻超越了宗教符号的意义,成为精神传承的载体,正如老方丈所言,这件袈裟若能到西天,就相当于自己到了西天,修行不在形式,而在心传。

小猪妖让猩猩"昂首挺胸走在最前面"的指令,暗示了这个草台班子正在发生微妙的质变。

当他们开始真正代入取经团队的精神姿态时,表面的模仿逐渐转化为内在的觉醒。

那些曾经用来伪装的钉耙与袈裟,此刻成了淬炼自我的铠甲;

那些被迫背诵的台词,意外道出了心底的渴望。

这正印证了一个朴素的真理:重要的不是成为谁,而是通过"成为"的过程找回自己。

老方丈的斋饭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妖怪们从未察觉的自我可能。

在这顿简单的饭食里,他们第一次尝到了被尊重的滋味,这种体验比任何长生不老的许诺都更珍贵。

当蛤蟆流着泪咀嚼饭菜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小妖的感动,更是一个被体制异化的灵魂重新感知人性的瞬间。

这段寺庙奇遇最终揭示了一个悖论:当这群妖怪越是不像唐僧师徒时,反而越接近取经精神的本质。

老方丈的慈悲,不在于他"帮助"了这群冒牌货,而在于他看破了表象,给予了这群迷途者最需要的东西——不是施舍,而是承认。

那件袈裟包裹的不仅是蛤蟆的身躯,更是一个被世界伤害过的灵魂,而这份温暖,将支撑他们走得更远。

当冒牌取经团战战兢兢地走进北张村时,他们原本只是打算继续维持这个随时可能被拆穿的谎言,却不曾想会在这个普通的村庄里,真正成为村民眼中的英雄。

村民们的反应充满了微妙的讽刺。

当村长要求说书人修改故事里的唐僧师徒形象时,用最朴素的方式完成了对"正统"的解构——真实战胜了传说,眼前的形象取代了书中的描述。

这个看似荒诞的情节,实则揭示了民间叙事的流动性,以及人们对英雄形象的想象如何被现实重塑。

面对老鼠精的威胁时,这群冒牌货的窘境暴露无遗。

他们原本打算依靠"孙悟空"的威名吓退妖怪,却发现这个名号在偏远的北张村根本无人知晓。

这个细节巧妙地暗示了权威的局限性——即便是齐天大圣的名号,也有其无法覆盖的地域。

当名字失去威力,他们不得不面对真实的战斗,而正是在这种被迫的真实中,他们开始真正成长。

猩猩的爆发是这个段落最动人的时刻。

这个一直内向、结巴的角色,在同伴陷入危机时展现出了惊人的力量。当他将老鼠精打回原形时,不仅拯救了村民,更完成了对自我的发现。

这个情节暗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我们常常在试图成为别人的过程中,忽略了自己原本就拥有的力量。

村民们朴实的感谢——西瓜、包子、锦旗构成了对这群冒牌英雄最真诚的认可。

那些写着"盖世英雄""为民除害"的锦旗,虽然夸张却发自内心。

在这个时刻,他们不再需要完美地模仿唐僧师徒,因为他们已经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英雄的使命。

从"假扮"到"成为",这个转变不是通过外表的模仿,而是通过真实的行动达成的。

这段经历让这群妖怪再次体验到了被需要、被尊重的感觉。

他们带着村民赠送的食物和锦旗继续上路时,已经不再是开篇那两个被"大王洞"驱逐的落魄小妖,而是一支真正拥有使命感的队伍。

北张村的奇遇告诉我们:英雄不是天生的,而是在回应他人需要的行动中逐渐长成的。

双犬洞大当家黑狗大王对"唐僧"的执念已经超越了理性判断,形成了一种近乎宗教狂热的偏执——即便证据摆在眼前,他依然能编织出一套自洽的逻辑来解释矛盾。

这种思维模式在历史上屡见不鲜,当权者常常为了维护既定认知而扭曲现实,就像黑狗大王坚信煮蛤蟆就是在烹制唐僧肉一样。

"温水煮青蛙"的典故在这里被赋予了新的隐喻。不仅指代黑狗大王对蛤蟆的烹饪方式,更暗示着认知被逐渐固化的过程。

二当家黄狗大王喝下蛤蟆汤后的自我暗示尤为精彩——他将自己的幸存归因于"唐僧汤"的神效,这种自我欺骗让一个荒诞的谎言在他心中变成了坚不可摧的信仰。

当他在山崖下奇迹生还时,不是怀疑自己的判断,反而更加确信蛤蟆就是唐僧,这种认知闭环正是所有极端主义者的思维特征。

黑狗大王以为他们真的是唐僧的三个徒弟,从而意外获得"贵宾待遇",揭示了权力结构中的荒谬逻辑。

仅仅因为一句"我是齐天大圣"的误传,他们就从不自量力的救援者变成了座上宾。

这种身份反转讽刺了现实社会中,名声与地位往往建立在他人想象而非真实能力之上。

黑狗大王慌忙将煮锅变成温泉的举动,更是对官僚体系遇强则屈膝的绝妙写照。

黄狗大王幸存的后续发展构成了一个深刻的哲学命题:当一个人将谎言内化为真理后,会如何重塑对世界的理解?

他后来对小雷音寺的追寻,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复仇,而是一个信徒维护自己信仰体系的圣战。

在他眼中,真正的唐僧师徒反而成了冒牌货,这种认知的彻底颠倒暗示着:在特定条件下,谎言完全可以取代真相成为个人的现实基础。

就像小猪妖四人假扮唐僧师徒却最终行善一样,黄狗大王对虚假唐僧的信仰也产生了真实的效果,使他自信练就不死之身。

影片通过这些情节追问:当虚假的信仰能产生真实的力量时,真假之间的界限还那么重要吗?

在黄狗大王的世界里,他喝下的确实是"唐僧汤",因为信念已经改变了现实的质地。

这种对认知相对性的探讨,让这部妖怪题材的作品拥有了超越类型的哲学深度。

真假交织的闹剧在小雷音寺达到极致——两拨冒充者互相试探,却又心照不宣地维持着彼此的谎言。

蛤蟆与黄眉怪关于"正儿八经"的对话堪称神来之笔,两个骗子在虚构的佛经面前竟然达成了诡异的共鸣,这种黑色幽默背后是对权威与信仰的深刻解构。

当虚假的赞美在空气中飘荡时,反倒是黄鼠狼一句朴素的"出家人不能喝酒"戳破了这场精心编织的幻象,这种反差恰恰说明:维持谎言需要复杂的表演,而真相往往只需要最简单的常识。

山下村的村民将他们视为救世主,这种信任建立在一个更大的谎言之上。

孩子们天真地与这些"唐僧师徒"玩耍的场景充满讽刺意味——村民们躲避妖怪的恐惧与对神话人物的盲目信赖形成鲜明对比。

当豹督头揭穿四人身份时,先前还充满希望的村民立刻转为愤怒,这种转变不仅展现了人性的脆弱,更暗示了人们对救世主形象的依赖多么经不起现实的考验。

猩猩的觉醒与幻灭构成了这段剧情最深刻的悲剧性。

他曾在北张村发现自己潜藏的力量,如今却在真正的强敌面前不堪一击。

这种力量认知的反复,恰似普通人在现实中的挣扎——我们时而觉得自己能改变世界,时而又被现实打击得体无完肤。

豹督头不仅击败了他们的身体,更击碎了他们好不容易建立起的英雄幻象,将他们打回原形。

最残酷的莫过于黄眉怪利用四人作诱饵的设计。

这个情节揭示了权力游戏的本质:弱者不仅被压迫,更常常在不自知中成为压迫者的工具。

当四人被关在车里与童男童女一起带走时,他们从冒充者变成了同病相怜的受害者,这种身份的再次转换暗示着一个更深刻的主题:

在这个妖魔横行的世界里,每个人都是某种意义上的囚徒。

村民投掷的鸡蛋和菜叶不仅是对欺骗的惩罚,更是对希望破灭的发泄。

这一刻,四人既不是英雄也不是骗子,只是这个荒谬世界中的又一群失败者。

他们的故事告诉我们:当整个系统建立在谎言之上时,试图在这个系统中寻找位置的人,注定要在真实与虚假间不断跌倒,而真正的救赎,或许始于承认自己什么都不是的勇气。

小猪妖那句"我们为什么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去西天取经"的质问,道出了整部电影的核心命题——在等级森严的世界里,底层小妖是否配拥有自己的梦想?

豹督头的回应残酷地揭示了现实的规则:所谓的取经之路,从来不是靠信念就能走通的,背后是错综复杂的关系与出身。这个场景像一记闷棍,打碎了小人物最后的幻想。

黄眉怪的利诱与猩猩的反抗形成了鲜明对比。

当蛤蟆为唐僧腰子而妥协时,展现的是小人物在生存压力下的现实选择;

而猩猩那句终于流利说出的"我是齐天大圣",则是对自我价值的终极确认。

被逼到悬崖边的猩猩,在生死关头完成了从结巴到宣言的蜕变,这个细节充满象征意味——有时候,我们只有在失去一切时,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

四人伪装成黄眉怪救人的桥段,既荒诞又感人。

他们用最笨拙的方式——叠罗汉变高完成了最神圣的使命。

小猪妖身披"降妖除魔"锦旗断后的画面,成为全片最震撼的意象:这个曾经只想混口饭吃的小妖,此刻却成为了真正的英雄。

锦旗从村民赠送的荣誉,变成了战斗的披风,完成了从虚名到实质的升华。

当黄眉怪如红色流星般坠落,与合体的四人对撞时,四人不断变幻形态的奔跑,构成了一个关于身份本质的绝妙隐喻——在生死存亡的终极时刻,他们不再固定于某个形态,而是在伙伴们的形象间流转。

这种流动的状态恰恰揭示了"自我"的真相:我们从来不是单一的、固定的存在,而是由所有重要关系共同塑造的复合体。

小猪妖在蛤蟆、黄鼠狼、猩猩之间的形态切换,展现了一个灵魂在极限状态下的自我解构与重组。

每一次变化都不是简单的形象更替,而是对一段羁绊的具象化呈现——变成蛤蟆时带着世俗的狡黠与生存智慧,化作黄鼠狼时显露出话痨表象下的赤子之心,转为猩猩则迸发出沉默者的内在力量。

这种流转证明,真正的合体不仅是力量的叠加,更是灵魂的相互渗透。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再次变回小猪妖的瞬间。

这暗示着在经历所有身份尝试后,回归本真才是最终的归宿。

但此时的"本相"已经不同——经历过猩猩的勇气、蛤蟆的世故、黄鼠狼的真诚,这个小猪妖早已不是开篇那个只会用鬃毛刷缸的卑微妖怪。

这种回归恰似禅宗所谓的"见山还是山",在遍历诸相后重新发现的自我,包含着所有经历的沉淀。

导演用这种超现实的表现手法,解构了传统英雄叙事的单一性。

真正的成长不是变成某个偶像(如齐天大圣),而是在保持本核的前提下,吸收所有相遇者的优点。

当小猪妖的形态在伙伴们之间流转时,我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妖怪的变化,更是每个人生命状态的写照——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带着别人的影子,所谓的"自我"其实一直在变化。

这段变幻奔跑最终指向合体大战的本质:这不是简单的正邪对抗,而是一种存在方式的交锋。

黄眉怪代表的是固化的、等级分明的权力结构,而四人合体展现的则是流动的、平等共生的新型关系。

当四人能以所有伙伴的形态奔跑时,他们就已经战胜了那个必须伪装成"唐僧师徒"的旧世界——因为真正的力量,来自于接纳自己所有的可能性。

更深刻的是,这种合体需要付出记忆与智慧的代价,就像所有革命者最终可能被历史遗忘一样。

他们拼命记住彼此样子的场景令人心碎——这些连名字都来不及交换的小人物,却在最后时刻展现出了最深厚的情谊。

孙悟空投下的四根毫毛,既是对这群冒牌者的认可,也暗示着轮回与重生的可能。

而村民的石雕祭祀,则完成了民间对英雄的另类铭记——官方历史可能不会记载他们,但在被拯救者的记忆里,他们就是真正的取经人。

当猪八戒说小猪"像俺小时候"时,构成了一个精妙的闭环:也许所有大人物,都曾是那个不甘平凡的小人物。

这既是对经典《西游记》的解构,也是对普通人英雄梦的礼赞。

它告诉我们:真正的取经之路不在灵山的经书上,而在每个人为正义而战的瞬间;

成佛不在于取得真经,而在于敢于为他人牺牲的勇气。

那些变回原形的小动物们虽然失去了记忆,但他们的故事已经化作民间香火,这才是最真实的"正果"。

蛤蟆的工牌,是他前半生的执念,也是他悲剧的根源。

这块编号"九九八一"的工牌,承载着一个底层小妖全部的尊严幻想——它是体制内的通行证,是"二舅关系网"的物化象征,更是他渴望被权力体系认可的终极证明。

即便被大王洞驱逐,他仍固执地保留着这块早已失效的工牌,就像保留着一个随时可能复活的梦。

这块工牌的消失,发生在蛤蟆完成精神涅槃的时刻。

当他最终选择与伙伴们合体对抗黄眉怪时,当他为救童男童女放弃唐僧腰子时,那枚曾经视若珍宝的工牌已悄然脱落。

真正的解脱,不在于获得什么,而在于能够放下什么。

工牌的存在与消失,勾勒出蛤蟆完整的成长弧光。

最初他靠着"二舅"的关系进入大王洞,工牌是他炫耀的资本;

被驱逐后工牌成为他自我安慰的念想,仿佛只要还留着它,就还有重回体制的希望;

直到最终决战时刻,他终于明白真正的价值不在于被什么组织认可,而在于自己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块消失的工牌,就像我们很多人生命中执着的虚妄——体面的工作标签、光鲜的社会身份、他人眼中的成功标准。

蛤蟆最终挣脱的不仅是一块工牌,更是对体制幻想的依赖。

当他不再需要工牌来证明自己时,他才真正获得了属于自己的"编号",那不再是冷冰冰的"九九八一",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灵魂代号。

变成普通蛤蟆的他虽然失去了记忆,但也永远卸下了那块沉重的工牌。

这种遗忘或许是一种慈悲——忘记了过去对权力的攀附,他才能以最本真的状态重生。

当孙悟空撒下毫毛时,我们不禁想象:如果蛤蟆再次成为具有智慧的妖怪,他还会去捡回那块工牌吗?

答案或许就藏在村民祭祀的石雕里——人们纪念的,终究是那个为救人而战的英雄,而不是那个挂着工牌的厨子。

四人最终没能抵达西天,却已在路上修成正果;他们未能成仙得道,重归原形,却已然超脱。

这段看似悲情的结局实则蕴含着更深的禅意。

四个小妖的西行之路,从一开始就是场荒诞的扮演,却在误打误撞中践行了真正的取经精神。

当他们为救童男童女而放弃长生不老的诱惑时,当他们明知不敌却仍挺身而出时,他们早已在红尘中证得自己的"真经"。

变回原形的设定颇具深意。褪去妖形,回归本真,这恰似佛家所说的"放下执着"。

那些村民祭祀的石雕,那些孙悟空抛出的毫毛,都在暗示着一个真理:

真正的正果不在于能否到达灵山,而在于路上种下的善因。

就像唐僧师徒取回的经书会被水打湿一样,形式终会湮灭,唯有精神长存。

影片最后留给观众的,是一个开放式的顿悟:也许每个人都是走在自己的取经路上,我们不必成为谁,只需要对得起最初的自己。

这四个小妖用最卑微的方式,诠释了最高贵的修行——他们没有取得真经,却活成了真经本身。

《浪浪山小妖怪》是一曲献给所有平凡英雄的赞歌。当片尾字幕升起时,我们忽然明白:这四个小妖怪的旅程,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生命隐喻?

他们用鬃毛刷缸的伤痕、工牌上的编号、锦旗上的誓言,在浪浪山的迷雾中刻下了自己的史诗。

那些被迫戴上的面具,最终都化作了真实的容颜;

那些荒诞不经的谎言,最终都成为了至诚的箴言。

就像村民石雕前袅袅升起的香火,真正的铭记不需要金身正果,只需要在某个清晨,有人对着朝阳说:"看,那是英雄走过的路。"

孙悟空抛向空中的四根毫毛,在阳光下闪烁着微光。

这光芒里,或许藏着新的轮回,或许只是导演留给观众的一个温柔念想。

但无论如何,《浪浪山小妖怪》已经用它粗粝而温暖的笔触告诉我们:

在这个满是"大王洞"与"小雷音寺"的世界里,每个坚持做自己的小妖怪,都值得被命运撒下一根保命的毫毛。

当影院灯光亮起,我们带走的不仅是一个关于妖怪的故事,更是一面照见自己的镜子——或许我们都在某个浪浪山里,笨拙地寻找着属于自己的西天。

而这部电影最伟大的地方在于,它让我们相信:那条路,从来不在远方,就在我们此刻站立的地方。

上一篇:我们如何细腻地表达生命骤然失去带来的创伤

下一篇:饥饿的宿命与母性的光芒(上)

『』相关阅读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完结9.5分,HBO这部封神之作值得通宵去看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宋轶新剧《与晋长安》首播6集,口碑出炉,拿下电视剧飙升榜第一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赢了收视率,输了口碑!《生万物》收官,留下3个遗憾让人意难平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BBC历史题材新剧《国王与征服者》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炸裂!!网飞最新惊悚英剧!!!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深挖《生万物》大结局:封腻味到死不知,他爹到底死在了谁的手上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与晋长安》首播,打仗加搞对象,剧情寡淡,宋轶丞磊也救不了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生万物》未成神剧,宁绣绣有一半责任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优酷首播!罗云熙领衔24集刑侦剧来袭,阵容豪华,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央视首播!蒋欣、童谣、黄明昊领衔36集家庭剧来了,全员实力派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地母系「鼻祖」出手,宋佳新戏会讲怎样的女性奋斗史?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剧情“不符合历史真实”?生万物被指农村玛丽苏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Netflix最高分10部迷你剧,都是神作!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生万物》结局烂尾,7.5分赢热巴新剧,杨幂拖后腿却喜提最高分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年代情感史诗剧《生万物》央视热播,再现山东日照土地情怀与时代变迁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美剧《银翼杀手2099》明年登亚马逊 Prime Video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科幻悬疑剧《不眠日》将至,白敬亭饰最飒刑警,刘奕君文咏珊作配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剧版《凡人修仙传》,墨彩环比南宫婉更像女主,苦于仙人有别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电视剧《与晋长安》开播,宋轶丞磊主演,能成古装甜宠剧黑马吗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 杨幂主演《宫锁心玉》:女主起初深爱四阿哥,但最后嫁给了八阿哥